时间: 2023-12-21 20:58:30 | 作者: 破碎设备系列
12月18日,运城市农业农村局 运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考虑农村地区太阳能资源、土地、电网接纳能力等因素,在科学合理做好项目论证的基础上,推广“光伏+N”模式,促进光伏与农业农村有机融合。到2025年,建设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示范(光伏+)项目20个。
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我们制定了《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做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建议》和省政府《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局,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前提,以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引领,以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减排固碳十大行动为抓手,全方面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工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到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融合的格局基本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稳中有降,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增强,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水平提升,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到2025年,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8%,全市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建设生态农场45家,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畜禽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5%,农业机械化水平慢慢地提高;建设高标准农田538万亩,农田固碳增汇能力持续增强。
到2030年,全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推进的合力充分的发挥,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逐步降低,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水平明显提升,全面形成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格局。
将减排固碳贯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和农村里的生活各方面,重点实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十大行动,包括:畜禽低碳减排行动、农机绿色节能行动、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农田碳汇提升行动、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渔业减排增汇行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行动、零碳村镇建设行动、科学技术创新支撑行动、监测体系建设行动。
以发展绿色低碳畜牧业为引领,优化畜牧业发展结构布局,挖掘低排高产地方品种资源,推广精准饲喂技术,提高畜禽粪污处理水平,着力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1.优化畜牧产业布局。按照“做强猪鸡、做大牛羊”的思路,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逐步优化畜牧业产业体系和布局。在稷山、新绛、万荣、临猗等县布局蛋鸡养殖优势区;在闻喜、永济、夏县等县(市)布局肉鸡养殖优势区;在永济、芮城、临猗、万荣等县(市)布局生猪养殖优势区;在盐湖、平陆、垣曲、绛县、河津等县(市、区)布局牛羊养殖优势区。
2.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加强畜禽高产低排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充分挖掘晋汾白猪、晋南牛等地方特色品种资源,培育壮大高产低排国产良种繁育群体规模。
3.改进畜禽饲养管理。在生猪、蛋鸡、肉鸡等养殖企业重点推广智能精准饲喂、低蛋白日粮、豆粕减量替代等减排饲养技术和畜禽舍外墙保温、舍内通风换气系统、温湿度控制管理系统等减排设施;在牛、羊生产企业重点推广全营养草料混合饲喂、低蛋白日粮等减排技术,科学调控日粮营养结构,优化饲料品种,改善粗饲料品质,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推广微生物饲料,提高饲料报酬。在饲草生产企业重点推广青贮玉米深松密植高产、苜蓿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技术,增加草地碳汇积累。
4.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在养殖量大和种植集中区域推动实施种养结合,促进有条件的地区粪肥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对养殖粪污不具备就近还田利用条件的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经处理后制成有机肥加以利用。推广应用固体粪便密闭堆沤、液体粪污厌氧发酵、粪肥深施还田等技术。指导养殖场(户)配备必要的粪污收集、贮存、运输设施。快速推进临猗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
加快绿色节能农机装备和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动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绿色发展。
5.创新研发绿色高效农机装备。推动绿色节能农机新装备研发制造,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发挥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农机企业研发玉米大豆复合免耕播种机、自走式超高地隙高杆喷雾机、粮机磨粉机、药材收获机等4种新型农机装备。加快绿色智能农机装备和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对能耗高、排放高、损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进行淘汰。到2025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实施县覆盖率达到100%以上。
6.推广智慧农机技术。快速推进农机数字化建设,普及推广机具定位、作业监控等智能终端,促进智慧农机对大田作业全过程覆盖。推广应用手机APP、人脸识别、补贴机具二维码管理和物联网等技术,加快农机购置补贴业务全流程线上高效安全办理。推动有关智慧农机信息资源、数据、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标准制定,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农机大数据标准体系。到2025年,完成3500台作业机具监测终端安装,建成10个智慧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信息化监测率达到90%以上,全市智慧农机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
按照“高产、经济、绿色”理念,优化施肥方式,调整施肥结构,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
7.加快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采取配方施肥替代习惯施肥、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机械施肥替代人工施肥、大力培育科学施肥示范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四替代两培育”措施,强化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应用。到2025年,创建7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
8.健全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支撑体系。加强土壤肥料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实现市、县两级农技推广部门联动,强化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技术指导,探索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融合互补的“一主多元”科学施肥推广服务体系。
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建地、用地、养地相结合的模式,逐渐完备农田基础设施,增强农田固碳能力。
9.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重要部署,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以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通过实施田块整治、农田道路、农田灌溉、农田林网、农田输配电及农艺措施等工程,进一步改善田间耕作、灌溉等农业生产条件,不断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27万亩,改造提升已建高标准农田48万亩。
10.大力提升耕地质量。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重点工程,通过各类工程和技术措施,提升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以肥料化、饲料化为重点,推动秸秆需求端与供给端协同发力,持续推进综合利用。
11.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在新绛县、平陆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在新绛县开展秸秆沃土模式县试点建设,建立秸秆还田作业规程,形成秸秆还田科学技术模式;在平陆县开展秸秆收储运体系试点建设,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在每个重点县选择基础条件好的田块、收储场地、利用主体等,建设不少于4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展示秸秆利用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可操作、能落地的秸秆利用模式。在每个重点县结合主要种植模式,布设不少于2个秸秆还田生态效应监测点位,至少连续3年开展秸秆还田效果监测与评价。到2025年,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10万吨以上的县(市、区),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6个(模式县1个)。
12.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秸秆科学还田适用技术,最大限度地考虑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农民实施意愿等因素,分区域、分作物示范推广深耕翻埋秸秆还田技术2万亩,形成适应机械化生产、助力后茬作物稳产优质的秸秆还田规程,促进耕地地力提升。积极地推进“粮改饲”,发展种植青贮玉米品种,推进生物菌剂、酶制剂、饲料加工机械等应用,加快秸秆青(黄)贮、颗粒、膨化、微贮等技术产业化,促进秸秆饲料转化增值,形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模式。到2025年,秸秆饲料化占秸秆综合利用比重达20%以上,提升秸秆饲料供给能力,减少粮食消耗。
13.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按照合理运输半径,试点建设县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乡镇有规范化收储组织、村有固定秸秆收储网点的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收储运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提高秸秆收贮运能力。示范推广除土效果好的秸秆打包设备,完善“打捆—清运”“粉碎—清运”等秸秆田间收集模式,降低秸秆离田成本。
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充分的发挥渔业生态修复功能,提升渔业减排增汇能力,促进渔业绿色低碳发展。
14.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治理。在2021—2023年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治理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的综合治理。到2025年,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率或达标排放率达到80%以上。
15.推广莲鱼(稻鱼)综合种养技术。以永济、芮城、临猗等沿黄县(市)为主,示范建设高标准莲鱼(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到2025年,发展莲鱼(稻鱼)综合种养10000亩。
16、发展设施渔业。以盐湖、永济、芮城等县(市)为核心,在低洼盐碱地发展对虾小棚养殖、工厂化养鱼等形式的设施渔业,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大幅度提高水产品质量,实现“以渔治碱、抬田降盐”。到2025年,对虾小棚发展到2000座,工厂化养殖水体达到50000M3,每年增加水产品5000吨以上;培育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5个以上,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个以上。
17、持续开展渔业增殖放流。继续在黄河干流及其附属水体,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有效发挥大水面渔业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实现“以渔净水,以渔控藻”。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天然水域生态环境的修复,提升渔业碳汇增汇体量。到2025年,每年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0万尾。
结合能源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农村能源资源潜力,加大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利用,促进化石能源有效替代。
18.推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多元利用。推广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热电联产、“树枝切段+生物质炉”分散供热、生物质制气等技术,稳步推进农村地区清洁用能。考虑农村地区太阳能资源、土地、电网接纳能力等因素,在科学合理做好项目论证的基础上,推广“光伏+N”模式,促进光伏与农业农村有机融合。到2025年,建设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示范(光伏+)项目20个。
19.推进农村零碳村镇建设。以村镇为单位,实施农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加快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重点推广利用农村闲置屋顶光伏资源开展“光储直柔”中国零碳示范村建设。到2025年,示范建设1个国家级零碳村镇,成为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低碳村镇典型样板,示范引领农村用能向绿色低碳转变。
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重要支撑,强化研发、推广和应用的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加快形成引领性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
20.加强低碳研发技术推广。开展农作物高效种植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探讨研究、产品创制和装备应用,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供给适配性。精准选育主要农作物、特色杂粮及油料作物、特色蔬菜、道地药材、主要食用菌等绿色新品种。完善旱作技术体系,开展农田提质保水研究,在雨水集蓄资源化利用、智能补灌、艺机一体化等技术方面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加强种畜禽繁殖力提升、饲料高效利用、规模化健康养殖等技术探讨研究,开发新型饲料蛋白原料替代日粮配方。研发推广特色农业、畜禽养殖、发展杂粮、设施农业等专用农机,发展节能型粮食、果蔬烘干设备等新能源农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绿色低碳领域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大中小型企业协作配套,促进技术成果规模化应用。
21.强化人才保障。全面加强农业农村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分层分类打造农业农村绿色低碳领域科研攻关人才队伍、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和高素质农民队伍。以农业科研教学人员为重点,培养能够解决绿色转型难题的农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农业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科学技术人才为重点,开展育种、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培育农业企业人才队伍。到2025年,培训农技推广人才900人、高素质农民5万人。
22.开展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统计核算和监测评价。按照山西省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统计核算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农用地氧化亚氮、反刍动物肠道甲烷、畜禽粪便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和农田土壤固碳核算方法,开展不同减排固碳措施的对比监测,科学评价实施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运城市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重大政策制定和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指导督促扎实开展工作。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结合当地实际,编制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实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确保上下政策取向一致、步伐力度一致。
(二)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现有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支持政策的落实落地。拓宽投资渠道,利用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热情参加的多元投入格局。积极地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项目参与农业碳排放交易,拓展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渠道。
(三)加快产业培育。全力发展以绿色低碳、生态循环为增长点的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层次地融合,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低零碳村镇、生态农场、低碳农业大棚,引导农业企业、经营主体积极应用减排固碳技术。结合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品牌,探索建立农产品碳足迹追溯体系,拓展供给方式和供给渠道,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增长动能。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的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开展多种形式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科普宣传,加强对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模式的宣传报道,形成多方合力推进的浓厚氛围。开展减排固碳利用技术培养和训练和观摩交流活动。选树一批实施主体,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充分的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月22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3年12月18日-12月22日)。政策篇云南省明确2024年风电、光伏上网电价12月14日,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完善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上网电价机制:1)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全容量并网的项目,
12月22日,六安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增加农村地区清洁能源供应,鼓励各个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光伏+农业”模式,推进中广核霍邱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龙源霍邱冯瓴乡渔光互补等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原文如下: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
12月21日,林洋新能源镇江金东纸业19.75MWp(三期)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项目位于江苏镇江金东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屋顶总面积约20.82万㎡。该项目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行方式开展建设。第三期项目建成后预计首年发电量约2114万kWh,25年年平均发电约1980万kWh,截止目前林洋
12月21日,“5GWHJT先进生产线及储能项目”签约仪式在惠山经开区管委会顺利举行。SUNOVASOLAR项目一期于2021年9月正式投产,2022年销售20.5亿元,2023年1-11月份销售22亿元,出口额19.69亿元,税收2600万元。项目二期总投资约20.5亿元,固定投资约10亿元,计划用地约130亩,建成约14万平米厂房,预计20
从中国葛洲坝装备官微获悉,12月21日,敦煌10万千瓦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并网。据悉,敦煌光伏项目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光电产业园区,由中能装备与葛洲坝装备联合投资建设。该项目具备1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占地3000亩,并配置了15MW/60MWh(最大充放电功率15兆瓦,总储容量60兆瓦时)的储能系统。项目并
北京安定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你单位报送的《安定循环经济园区节能报告》及相关材料收悉。该项目建设内容最重要的包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站、炉渣综合利用厂等。经审查,具体意见如下:一、原则同意该项目节能报告。二、项目建成运行后,年综合能耗控制在420957吨标准煤以内。三、你单位在落实
12月21日,国能韩城100兆瓦复合光伏发电项目开工仪式在项目建设现场举行.国能韩城光伏发电项目场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芝阳镇,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产生清洁电能1.47亿度,年均节省标煤4.4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26万吨,烟尘4.71吨,氮氧化物约26.37吨,拥有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有效
12月20日,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杭州新能源(储能)发展的策略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分布式光伏发展。按照“宜建尽建”原则,积极开展多场景分布式光伏的开发建设。全面深入推广公共机构屋顶光伏建设,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公交停车场、车站、
近日,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能源)所属内蒙古库布其光氢治沙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以下简称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实现全容量并网。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是“十四五”时期国家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
12月21日,正泰新能荣获全球权威标准化组织BSI颁发的ISO14064温室气体核查认证和ISO14067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BSI大中华区可持续战略总监杨晓曼,东南区销售总监项真真,正泰新能常务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黄海燕,EHS管理总监李水仙出席颁证仪式。颁证仪式现场BSI(英国标准协会)是全球领先的标准
12月21日,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认真落实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要求,总结2023年工作成绩,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国家能源
12月19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开征求《关于逐步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各个地区结合真实的情况,利用存量农业设施大棚、就可以恢复用地等,实施“共富光伏农业提升工程”。原文如下: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开征求《关于逐步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若干
11月23日,庄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庄浪县“十四五”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发展节能型农业。节能降耗,全方面提高能源利用率;改造农业设施,淘汰老旧农机,开发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充分的利用热能、风能和清洁能源等为农业生产种植提供支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太阳房,利用农
4月21日,丽水市农业农村局等9部门关于印发《丽水市农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有序推动“农光互补”,在不涉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用地保护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利用农业设施棚顶、鱼塘水面等发展光伏农业。原文如下: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经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
近日,由水电九局承建的云南省沾益区35万千瓦农业光伏发电EPC总承包项目开工仪式在曲靖市沾益区举行。
近日,华能集团发布华能泾川100兆瓦光伏农业复合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勘察设计招标公告,该项目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项目规模为100MW。
10月25日,荔波县举行2021年农业光伏电站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荔波县水功一期农业光伏电站项目、茂兰镇水庆农业光伏电站项目、甲良镇新场石板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和甲良农业光伏电站项目同时开工。
9月29日,中节能太阳能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太阳能科技公司”)持有中节能山西潞安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长治公司”)60%股权,该公司项目涉及使用基本农田事宜。公司向中国节能全资子公司中节能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转让太阳能科技公司所持长治公司60%股权,转让价格为人民币11,462.17万元。
在距离陕西省会西安不足百公里的黄土高原梯田上,一块块光伏板整齐列阵,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将太阳光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电能。
9月16日,在贵州省召开的浙商入黔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平塘县与卓阳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农业光伏发电项目。
12月4日,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吕梁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风电光伏新能源和新型储能基地建设工程。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统筹风光资源开发和国土空间约束,统筹风光资源禀赋和消纳条件,优化风电光伏布局和支撑调节电源,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建设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日前,山西平定县举行新能源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平定县与国家电投集团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就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达成合作协议。项目签约后,国家电投集团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将投资建设总装机容量为200兆瓦(以实际容量为准)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于投资规模大、建设内容多,项目将分批分步实施,计划
12月12日,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科学技术厅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山西省能源局关于推进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建议,文件指出,做大光伏制造产业,围绕“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辅材-设备”光伏制造产业链条,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培育和招引,突破TOPCo
12月6日,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室发布《积极协调政企工作,助力清洁能源项目稳步推进》一文。文章指出,2023年10月,山西兴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12398能源监管热线向山西能监办反映在保德县建设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无法并网的问题。该项目已取得保德县行政审批局下发的备案证,但国网保德供电公司以
11月3日,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深入推动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发展风电、光伏、氢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持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开展“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编制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与储能发展规划,推动储能及多能互补开发利用,打造全省新能源产业基地。推动风电、光伏、氢能项
12月5日,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方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煤电企业积极布局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开展煤电与新能源一体化发展。落实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健全和落实自愿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立绿色产品消费促进制度,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原
12月1日,山西省能源局关于下达山西省2023年风电、光伏发电保障性并网年度建设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共143个项目、装机1477万千瓦。其中,光伏项目规模为7.17GW、风电项目规模为7.6GW。通过业主梳理来看,国家电投、大唐集团、中国电建所获规模较多,均超1GW,其次为广东能源集团、三峡、华能、三一、
11月29日,山西发改委对山西省高速公路30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备案。据介绍,该项目覆盖全省范围内,拟利用山西省高速公路范围内闲置屋顶及地面(建筑、构筑物屋顶、互通枢纽、边坡、隧道隔离带、服务区、收费站、治超站等闲置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及其配套储能充电桩设施。新建装机容量300MW
11月2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在山西综改示范区现场调研推进晶科能源项目建设。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为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山西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0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23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增速较上月提高4.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用电增速减缓。10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增速较上月回落4.0个百分点。工业用电增长较快。10月,第二产业用电量17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其中工业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9056488号-7